来自可可妈妈的求助:“施暴”之后,我也很后悔啊!
我叫可可,28岁,有个3岁的儿子,老公因工作原因外派出国,一年才回家一次。最近看到一个新闻,9岁的小孩丢了手机被亲妈打死,我看了后背发凉。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会打孩子的妈妈啊!我家宝宝平时是外公外婆带,周末接回家我自己照顾,他很调皮,常常惹我生气。
平时上班又忙又累难得周末有时间陪他,他还各种不听话,我一崩溃就忍不住吼骂打他。每次打完看着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,我又很后悔自责,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了自己,常常因为一点小事爆发,我这是怎么了?!我也会像新闻里那个妈妈一样吗?!
温“欣”解读:愤怒的背后,却是“我需要你”
可可,让我先抱抱你。你是不是感到难过、委屈,常常想如果老公能帮忙,如果工作压力没那么大,如果生活顺利一点,孩子听话一点……就好了。
我们常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,那是因为我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委屈、伤心和痛苦,但我们没法说出来,这就变成了愤怒,有情绪背后的潜台词不过是——“我需要你”。
情绪如果憋在心里,就需要有个宣泄口,这就容易转化为攻击性。孩子弱小,最容易成为我们攻击的对象。
温医生告诉你,经常打骂孩子,只会让孩子变成以下几种情况:
①做事优柔寡断,不自信;
②情绪化严重,动不动发脾气;
③变得好乖,但爱讨好人;
不论是哪种情况,都不是正面的影响。教育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是培养、启发、引导他,让他发光发亮,成为他自己。
温医生小妙招:妈妈们可以这样控制情绪
1、愤怒时首先深深深呼吸,再问问自己真的是这件事让我很生气,还是我心情不好,如果确实是为事情生气,那这件事真的已经到了要动用武力的地步了吗?
2、一定要和老公多沟通,夫妻关系一定先于亲子关系,把带孩子的辛苦和工作的压力告诉老公,得到他的理解与支持,哪怕只是精神上的。
3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,就是对着世界微笑。当你不满意这个世界的时候,不是不喜欢这个世界,只是不喜欢这时的自己。
4、多赞美孩子,鼓励他、肯定他、托举他,让他感到妈妈是最强大有力的支持,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。
5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比如舞蹈、烹饪、瑜伽、摄影等等,建立自己的情绪输出口。
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,小孩子也不例外,切记教育中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,“棒打出孝子”早已不是教育的标配,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,才能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。